从胡志明市飞往金边
钟兴珉
有资料上说:从三万米高空的同步轨道上观看地球,那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黑漆漆的宇宙背景中,淡棕色的色块是陆地,亮白色的色块是滚滚云层,在没有云层覆盖的区域里,伸张着海的蔚蓝……
自从看到这一资料后,有时我竟仰望深空傻傻地奇思怪想:广漠无垠的蓝色天幕下面,那白色的色块似牛像牛、似马像马、似什么像什么的滚滚云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凭借现代高科技,我们能捕捉到它们吗?云和天,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码事?
屈原《九歌》中的《
本来我的座位不临窗,但为了更好地观看云蒸霞蔚的奇观,便与同伴山梅调换了座位。我临窗而坐。飞机起飞后很快就钻过了云层,四平八稳地飞行在万米高空之上了。
我们应该是高高地凌驾
我把目光投向窗外,很想牢牢地捕捉到那些平日里飘忽不定的“
按道理,
尽管此时的
此际的
我的目光所及之处,则是那浩荡万里、连绵起伏的云山絮岭。这些山岭都镶有乳白色的边,就好像是千年积雪开始融化可又马上被冻住了似的。这样冰裹着雪,雪拌着冰,真个是晶莹剔透、粉妆玉琢令人惊喜、震撼不已。银色的山和岭,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如同那哲学玄理般的奥妙莫测。这时,我的思绪仿佛也从那缥缈的群山峻岭中得以升化,感应着这茫茫莽莽深邃浩渺的宇宙那种不可思议的无奇不有、变幻无穷的万千状态。
令我悠悠神往的,还有那些由清一色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宫苑亭榭。那些宫苑亭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就好像是没有尽头的长安新城。银色的城阙楼台,在金色阳光的辉映下,轮廓分明似有车马盈门的喧哗。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开了:那曲折迷离的大殿琼楼,就是那传说中的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吗?还有那王母娘娘的瑶池,是不是也在其中?
就在我极力寻找西天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招待群仙的瑶池时,果然又出现了一座仙池。我欣喜地看到,那不是一座,而是许多座。再细看,原来那些都是雪峰絮岭下的丘陵和湖泊。这些都没有污染没有受到人类的伤害,因此显得特别的幽丽而宁静。在那湖边似乎有许许多多式样独特的美丽的琼楼画阁,楼阁旁似乎还蹲得有雄狮或是北极熊,或是大白猿什么的。
那大概就是西天瑶池吧?我默默地静静地体味这缥缈而又空蒙的仙境,似乎觉得自己也成了驾着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
正在我悠悠神往时,坐在旁边的山梅指着窗外说:哎呀,好大一团漂亮的云彩!我猛然回过神来,则看到了一座新的巨大的絮岭的后面,又涌现出了一座更大的雪峰。峰顶上聚着一团漂浮的云,在阳光下宛若一顶灿烂的皇冠放射出耀眼的异彩。
此时此刻,无论是山岭湖池,还是城阙楼阁,均被金色的太阳勾勒出了鲜明的轮廓。我在心驰神往的同时,觉得自己已置身于这安适宁静的境界中。
那些平日里在平地上看到的散漫的大象、从容的骆驼、肥硕的绵羊……也都在此一一出现了。令我惊叹不已的是,前方有一头大鲨鱼,正昂着头张着巨嘴。那用白绢或是棉絮制作的大鲨鱼,不见其身只看到它昂着硕大无比的头。它的上下鳄大张着,牙齿都依稀可见。它好像还瞪着两个突出的大眼睛望着我,我也一直注视着它。山梅要我赶快用相机把它拍摄下来,可当我掏出相机时,它已远离了我的视线。
我从没有看到过这样完整的天。此际天的边沿,挺展展的一点儿都没有被吞食。灿烂的光华辉映下,没有一丝风,没有半点尘埃。这,应该就是真正的仙境。
人们常说“云天万里”,往往会把云和天混为一体。实际上,云层和天空不是一回事。此时此刻,只见那天空,就如我们在平地上看到的一样,杳杳冥冥、深邃而高远;而不同的是,邈远的穹宇一碧如洗就如同冰清玉润的处子。那“
自古到今,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文中,以屈原为首的文学巨匠大家们对有关“
从胡志明市飞往金边,可以说是我今生一次最愉快的旅途。
初稿于2012年11月
柬埔寨的树
钟兴珉
柬埔寨的树,十分特别。
塔普伦庙,始建于12 世纪末,被柬埔寨人尊奉为婆罗门教及佛教之圣地。此处无论是庙门口,还是围墙边,都生长得有伟岸英武的大树。特别是围墙上面生长的那三株参天古树,令人叹为观止。
这三株树,姿态巍峨,枝干挺拔,遒劲有力地屹立于千年古庙的围墙之上。乍一看,就好像是骑在古墙上面一般。
中国泰山的松树,直秦始皇以来就倍受中国人的赏识,成了墨客文人笔下的骄子。因为泰山的那些松,不怕山高水险,把根深深地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里,身子则扭曲得如同盘龙柱。但是柬埔寨塔普伦庙古墙上的那三株参天大树的根,则是通过墙体然后再深扎于地下的的。这些根,有一大截完全裸露在外,显得粗大而壮实。仔细观看,则会发现它们是紧紧地贴着墙壁而往下延伸再深扎于土壤的。裸露的根,给人展示出它们那种顽强而又旺盛的生命力。
躯干挺拔雄伟,在半空中展开枝叶的大树,没有强劲有力、深远发达的根系是无法支撑的。更何况还是“骑”在两米多高的砖石古墙上面的呢?特别是其中有一棵,最有趣。
这棵树同样需要两人合抱。它有两条依墙体而裸露的粗壮的根,那两截裸露的根相互交错为一人多高的拱形后又分开。它们分开后之后,可能遇到了墙体的阻难,所以又向旁拱去然后再扎进围墙下面的土中。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奇观:由两截大树根形成的“大拱门”两旁各有一个小“小拱门”。这个千年难成的奇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那绝对不是人力所能为的。东西方游人见了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纷纷在此合影留念。更有游人钻进“小拱门”里,来一个深情的凝目相望。在这里留下的倩影,不仅是浪漫异常,而且肯定还是愜意深深。
倚墙而生的大树,人们也许见过不少。但是这种盘根错节于千年古墙上面的千年古树,我可是生平第一次看到。所以我在震撼时便又想到了一个词:石破天惊。若是这大树,因生长的需要,其根撑破了千年古墙,这应该是极为正常的。现在的事实是它们那深远而强有力量的根系不但没有丝毫影响、破坏墙体,而且还很好地保护了古墙。这种力道的把握,恐怕连人类都会自叹不如。
下午,我们参观了高棉吴哥王朝鼎盛时期所遗留下来的不朽宗教建筑——小吴哥。出来时则发现下起了雨,开始我们还觉得很奇怪,因为不远处还是阳光普照。哪晓转瞬间,就噼里啪啦地下起了大雨。导游见状,就要我们赶往前面不远处的那一棵大树下去避雨。
大树下面已有许多游客,他们或坐或站着。树下有用砖砌的花台和围栏,我挤进人群,站在树下。
这一阵雨,很像我们江南夏日的暴风雨,说来就来而且雨点很大。大树旁边的公路上,沙土都被冲洗得到处流。可大树下的我们,却安然无事,还高兴地彼此合影照相。
这一棵树,躯干十分粗壮但不怎么高挺,相互交叉的枝枝柯柯向四面八方伸展,树梢树冠异常的雄伟壮观,就如同一个可以容纳数百人甚至上千的大礼堂。这样的大树,不要说是上千年,至少也有七、八多百年了吧?
只见这棵树的叶片,呈卵圆形,前端又细又长。这是一棵什么树呢?是不是我们中国人所形容为“榕厦”的榕树?问导游方知,它就是被佛教称为圣树的菩提树。
菩提树?一听,原先坐着的人也都站了起来。大家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大树。
有关书上说上,菩提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印度,相传释迦牟尼曾坐菩提树下顿悟佛理,所以被称为圣树。以前只听人说,真没有想到今天我们也十分有幸地坐在了菩提树下。
有人问导游:菩提树开花结果吗?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菩提树也开花也结果。其花托略作球形,花隐藏在花托内;果实扁圆形。实际上,所谓的菩提树,也只不过是可以从树干中取出乳状汁液可制作硬树胶的一种胶树而已,就如同橡胶树一般。不同的是,它已被佛教界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不过此时,我们还真借助了这菩提树的神圣外衣,遮挡了突如其来的风和雨。
这时,我不禁忆起了“本是明镜台,何须扫尘埃”的偈语。但愿菩提树下的所有人,心如明台无尘可扫。
见证了柬埔寨首都金边市容和参观聆听了高棉过去的辉煌历史之后,在皇宫金银阁寺的出口处,我们又看到了两棵奇特的树。
这两棵树的名字富有禅机,叫无忧树。
两棵无忧树,相距不过百米,腰围均有两抱。树皮很光滑,就像是夏天里的白桦树一般细腻。它们都是离地面三四米高之后开始分枝展杈,最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它们的花和果。
油光碧绿的繁枝密叶间,垂挂着一串串如同紫藤花一般的花。那花不是一朵朵的,而是像紫藤花一样是一串串的。不同的是,这些花都是重瓣的而且大而艳,可比紫藤花鲜润漂亮许多倍。花的光艳,比起中国占尽春榜的牡丹和扫尽秋风的芙蓉花来毫无逊色。那花串很长,短的至少都有一米。一朵朵、一簇簇,开始我们都认定那是人工扎成的塑料花捆扎在树上以便吸引游人的,所以都没有在意。可当我们回转身来再仔细观察之后,方发现那是一串串真实的自然生长绽放的“国色天香”,大家都纷纷举起了相机。
我们同伴中有位七十多岁的老牌大学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出访过西欧许多国家,真可谓是见多识广。他仔仔细细地端详了半晌后,仍置疑地指着那一长串一长串的花坚持说“这是假的、假的”。这时,我仰头从那密密匝匝的枝叶间投下的阳光处又看到了两串一米多长的花。那长长的花串,在阳光的照射下花蕊都依稀可见。
那花被太阳辉映着,越发光彩夺目、艳丽无比。在我的指点下,同伴这一下看清楚了,那点缀在密叶间的奇艳无比的花是大自然的真实杰作。他不得不点头赞道:“哎呀,真是不可思议,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鲜艳夺目的花!”
这花确实叫人没法用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它的妩媚与娇艳,因而令人都不敢相信它的真实性。这正如一个漂亮得十全十美的处子,人们反而会怀疑她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尤物一般。
无忧树,四季都开花。在那一串串的花中,有的还是含苞欲放,有的正开得灼灼然然,有的却已萎谢。
一串串的花中间,有大大小小不等的形似椰子的果。不同的是其颜色,椰子只有完全成熟之后才会呈现出褐色,而无忧果则不拘大小都呈褐色。导游告诉我们,无忧果不能食可为药。摘下剖开后其肉质白嫩细腻,但假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发臭,且三天后则奇臭无比。
怎么会这样呢?大家你看我我望你,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在导游身上。可导游毕竟不是“万事通”,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柬埔寨地处湄公河冲积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且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树木生长得十分茂盛。广袤的平原上到处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百年老树随处可见。
这一次东南亚之行,我十分有幸地在柬埔寨看到了“骑”在墙头上面的千年大树,还领略到了菩提树的风采和观赏了无忧树的花和果。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真可以说是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
初稿于2012年月11月